3月28日至29日,幸运轮盘
中国哲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采用线上远程视频方式顺利进行。15名教授、博导担任预答辩委员,9名博士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

28日上午,中国哲学专业预答辩采用腾讯会议方式举行。本次预答辩由曾振宇、黄玉顺、沈顺福、翟奎凤、蔡祥元五位教授担任评委,共有3名博士研究生参加,曾振宇教授主持。3名博士生分别就论文框架、内容创新点等论文内容进行汇报,预答辩委员对答辩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最后经评委合议,3名博士生通过预答辩。

28日上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预答辩通过企业微信平台准时开始。预答辩委员组成员为郑杰文教授、杜泽逊教授、王承略教授、刘心明教授和何朝晖教授,共有5名学生参加预答辩,预答辩由王承略教授主持。首先,王承略教授说明预答辩的基本流程,强调注意事项,随后预答辩正式开始。每名学生汇报完毕后,五位评审委员相继进行点评,在肯定论文成果的同时对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指导。所有预答辩环节结束后,学生们退出平台,教授们经过客观而严谨的商讨,最终决定5名学生均通过预答辩,并拟定了排名。

29日下午,文艺学专业预答辩举行。预答辩的委员有刘培教授、戚良德教授、赵睿才教授、孙微教授、周纪文教授。预答辩采用企业微信,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刘培教授主持。预答辩人首先介绍了选题的契机缘由,论文内容摘要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述明了选题的创新性。评审老师逐一进行点评,提出了细致入微且中肯客观的建议。最后,预答辩人诚挚地向各位参加评审的老师表达了感谢之情,并作出认真听取各位老师的宝贵建议、继续努力修改完善论文的表态。
本次预答辩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进行,过程严谨有序。学生通过共享屏幕展示PPT,评委通过远程视频点评,秘书全程录音录像,网络视频方式达到线下预答辩的效果,保障了疫情期间预答辩的顺利进行,对后续工作开展具有参考意义。